关于举办2025年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的通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强农兴农的战略支撑。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推动高等院校农业装备工程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国际交流。大赛已成为农业装备工程领域颇具影响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效显著的大学生竞赛项目。
赛事由国际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等主办,甘肃农业大学承办,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大赛以“智汇农装创未来,科技赋能兴农业”为主题,以培育行业亟需的“专业知识雄厚、动手能力较强、创新创业能力过硬”的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努力创建高校、院所、企业和行业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向融合的综合育人平台,助力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
一、参赛对象与要求
参赛对象:在读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参赛要求:2025年9月前(含9月)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全日制、非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研究生,大赛以团队(2~5人)形式参赛。
A、B、C、D类作品,学生最多主持1项、参加1项,或者参加2项。
二、竞赛内容
1.竞赛内容与项目类型
作品分为A类、B类、C类和D类。
A类:自由选题类,为智能农业装备领域科技发明制作,主要包括:A1智能耕作农业装备发明、A2智能种植农业装备发明、A3智能田间管理农业装备发明、A4智能节水灌溉农业装备发明、A5智能收获农业装备发明、A6智能产地初加工农业装备发明、A7基础零部件(液压部件、传动系、传感器、电驱动、导航等)、A8其他智能农业装备。学历最高的作者为作品队长,按队长划分作品层次;
B类:机器人类,马铃薯捡拾机器人,学历最高的作者为作品队长,按队长划分为专本组、硕博组;
C类:企业出题类,由农业装备行业企业出题,学生选题进行创新设计,不限定学历与队长,允许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混合组队。
D类:概念设计类,指面向未来的具有超前意识或颠覆性的智能农业装备创意设计及整机造型设计。学历最高的作者为作品队长,按队长划分作品层次。
特别声明:
针对有的学生为了避开5(1)规定的A、C类作品须有样机或实物模型,取巧申报D类作品的现象,做出以下声明:
D类作品必须是具有颠覆性的创意设计或工业设计,不属于此内涵的作品,秘书处在形式审查时一票否决,作品将不进入复赛环节。
2.竞赛方式
参赛报名时,参赛选手需申报书、附件、视频、海报等参赛作品材料。
3.申报作品数量
A+D类作品数量不超过20件,B类作品不超过8件,C类作品不超过5件。
4.指导教师指导作品限额
每位指导教师(含参与指导)至多可指导A类或者C类作品1件、B类作品1件、D类作品1件。指导教师对作品的原创性和真实性负责,每件作品指导教师限1~3人。
5.项目要求
(1)参赛作品须是学生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样机、实物模型、软件、概念视频等成果。涉及的论文、专利等必须是近二年(2023年9月~2025年9月)的成果。
A、C类申报书(含研发报告、附件)PDF格式、5M以内,作品须有样机或实物模型。
D类作品须有概念视频或实物模型,申报书(含设计报告),MP4格式、720P、200M以内。
(2)不得使用已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的成果进行申报。
(3)不得直接使用导师成果进行申报。
(4)不得剽窃任何不属于本人的成果申报。
(5)作品核心内容不能与前十届参赛作品雷同或者重复。
(6)禁止使用无参赛学生署名的知识产权(如:专利、论文等)参赛。
对于违背大赛成果要求、弄虚作假者的参赛作品,大赛委员会核实后将在大赛官方网站或在大赛有关会议范围内通报参赛高校、参赛学院、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名单,同时取消获奖作品资格、优秀指导教师资格和高校“优胜杯”资格;情形严重的,将依据大赛《章程》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竞赛时间
校赛报名及作品申报时间:2025年9月10日~2025年11月20日
国赛作品申报时间:2025年12月1日~2025年12月20日
国赛资格审查时间:2025年12月21日~2025年12月30日
国赛复赛时间:2026年1月1日~2026年3月5日
国赛决赛时间:预计2026年5月
四、报名方式
各参赛团队需要同时在校创新创业平台报名,没有参加校赛评审的项目不予推荐国赛。
五、校赛联系方式
竞赛负责人:何延东
联系电话:18241365485
校赛QQ群:422011030
国赛交流QQ群:468894002(建议每个团队队长1人加群即可,实名备注“高校+姓名”)
参赛团队负责人务必加入校赛,后续相关赛事通知将通过此群发布。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25年9月18日